來源: 廣州日報 時間:2018-08-07 09:23:16
上周,佛山市禪城區發布《禪城區機動車停放服務收費管理辦法》,并公布了調整收費以后的新標準,一時間成為市民熱議的話題。記者翻查了一些數據發現,這項改革極具緊迫性:截至去年年底,佛山汽車保有量突破220萬輛,千人汽車保有量排名全國第6;同樣在去年年底,禪城區人口約達116萬人,而該區的汽車保有量已近50萬輛,而該區停車位截至2016年僅36萬個。禪城區每兩個人中就有一輛車,停車改革勢在必行,有車一族也是時候加入公交族的行列了。
公交出行優勢凸顯
對于一個私家車主來說,出行成本除了油費、保養費,更重要的一筆便是停車費。這里面分成非用車時的停車費用和用車時的停車費。首先,有車必有位,在不用車時,車主需要找到一個固定的車位,長期停放;而在用車時,則會產生臨時停車費,這筆費用會根據停放地點的收費標準而不同?;诖?,根據禪城區目前大型社區內停車場租用的標準,沒有購買車位的車主租個車位大約須繳納每月400~800元不等的非用車時停車費。
而根據這次公布的方案,一個每天開車的上班族,即便他選擇在二類路段路內停車,按20個工作日計算,實施新的收費標準后,該車主每月最高要支付800元的用車停車費。加上非用車的停車租金,禪城區一個沒有車位的車主每月停車成本達1200~1600元。如果選在一類路段停車,費用則可能最高超過2000元/月。
相比之下,公交出行的優勢在這次實施新標準后更加凸顯。目前,禪城區的公交車刷卡消費僅需1.4元/人次,1小時內半價優惠。如果有車的市民只在周末、節假日用車,20個工作日的公交出行成本(一個往返)大約僅需60元。即便再選擇地鐵或共享單車出行,每月的公交出行成本也基本在200元以內,與每天開車出行相比,交通成本節省了不少。另外,禪城區正在穩步推進公交專用道,目前公交專用道的車輛運行速度與社會車輛已相當接近,并不算慢。
點對點出行習慣在變
看似只是一項收費改革,但回首過去十年,禪城區一直在通過各項努力改變全區人的出行方式與習慣。十年前,這個城市的公交分擔率僅在10%~20%之間,更多的人依賴汽車、摩托車點對點出行,就是出門有車,以車代步。2010年,該區推動禁限摩,廣佛地鐵開通,公交車運力加大,公共自行車投入運營,之后5年,禪城公交分擔率提升了15%。
在公交發展的同時,停車資源的緊缺一直沒有改變,禪城區通過多次調整路內停車收費標準,調整醫院等單位停車收費標準,建設公用的立體停車庫等,緩解和引導有車一族的出行。
從禁限摩到禁限電,從新增停車資源到調整停車收費,從增加公交運力到建設軌道交通,從引入公共自行車到共享單車的普及,這一系列的改變,都可以看出禪城區改變以往存在多年的點對點出行方式正當時,有車一族也可以適當轉回公交族了。
改革還需周邊配套跟上
據記者了解,這次禪城區停車收費的改革,已經醞釀了至少一年多了。起初,佛山相關部門曾經前往南京、深圳等地進行過調研,并對一些城市停車收費管理成功經驗進行了考察借鑒。停車收費的改革,在整個交通治理中,并不是孤立的。在每年的佛山交通工作中,它被視為一項治堵的重要舉措,同時也是一項引導市民轉變出行方式的辦法。所以,筆者認為,這次的改革還需相關領域、相關行業予以配套改變,加強管理,才能發揮更大作用:
第一,建議路內停車場周邊的商業停車場,也需要根據新的收費標準作出相應調整,既不能“水漲船高”,也不能“按兵不動”,合理地與路內停車場在功能定位上錯位是很有必要的;第二,建議加強對社區、樓盤的停車位租賃市場的規范管理,車位所有者不能以此為理由,提高車位租用價格;第三,建議繼續深挖停車資源,這次新標準對停車路段進行更加明確的細分,但對于一些使用率較低的立體停車庫,也應通過收費引導,讓這些車位“活用”起來;另外,在管理上可考慮大數據等先進技術的運用,合理分析各個區域停車特點,并作出更合理和及時的調整、完善。
轉變區域居民的出行方式,形成出行成本的反差,的確能直擊痛點。車主覺得用車成本高了,自然會做出相應改變。不過,在直擊痛點的同時,也應形成優勢效應。首先,禪城區應加快發展公交,推動軌道交通的建設;其次,加強公交專用道的管理,讓公交車運行效率更好;再次,在用車高頻區域,試水公交接駁,推出輔助公交,讓個人出行轉為拼車出行??傊?,停車收費改革,也是一個契機,一個推動城市公交發展的良機。
標簽: